SETE 2025深圳国际储能技术展览会【官方网站】
2025年08月26日-28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Language:

新一代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固态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4-09-27 09:27:10

新一代新能源电池及材料

——固态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图片


随着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正在攻关新一代电池技术。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创新对锂电池行业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电池技术也由此不断进步,向更高的比能量与安全性进发,大大促进了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高比能储能领域是固态电池的主要需求领域。
一、固态电池发展概述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因其具有高安全性、高比能量密度优势,是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升级产品。按照电解质固液比例的不同,固态电池可简单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三种,固态电解质比例依次上升。半固态电池基于高安全性、与现有产线的高兼容性以及良好的经济性,成为当下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最优选择。
(一)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区别
传统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组成部分,而固态锂电池是一种采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不使用有机电解液和塑料类高分子隔膜,电池负极未来可以用锂金属替代石墨和硅作为原材料(见表1)。

表1 液态锂离子电池及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材料对比表


名称

液态(传统)

半固态

全固态

正极

三元/磷酸铁锂

三元高镍/超高镍

三元高镍、富锂锰基、硫/空气

负极

石墨为主,可以掺硅

硅基负极/锂金属负极

锂金属负极

隔膜

湿法/干法隔膜

湿法+涂覆,孔径更大

不需要隔膜

电解质

液态占比10%-20%

液态占比1%-10%

固态电解质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固态电池发展政策
固态电池被视为可以继承锂离子电池地位的电池,我国和美国、欧洲、日韩等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撑固态电池开发。
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固态电池列入行业重点发展对象并提出加快研发和产业化进程;2022年下半年,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新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研发固态电池储能技术,加强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强化应用领域的支持和引导,明确了固态电池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定位。
欧洲和美国分别提出了《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2035+》以及《锂电池2021-2030国家蓝图》,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固态电池,并逐步提升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日本制定的“电池供应保证计划”和韩国批准的“用于环保车辆的高性能下一代二次电池技术开发项目”,都明确政府将投入资金,用于包括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和锂金属电池等下一代二次电池技术开发。
二、固态电池发展趋势
(一)总体发展趋势
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通常包括三阶段:阶段一,引入固态电解质,保留少量电解液,正负极仍为三元+石墨/硅负极,并采用负极预锂化等技术提高能量密度;阶段二,用固态电解质逐步至完全取代电解液,用金属锂取代石墨/硅负极,正极仍为三元材料;阶段三,逐渐减薄固态电解质的厚度,并用硫化物/镍锰酸锂/富锂锰基等材料取代正极(见表2)。

表2 固态电池材料发展趋势表


名  称

类  型

电解液

隔  膜

正  极

产业化时间

第一代

半固态

部分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不变

三元

2022年后

第二代

全固态

全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取消(少数方案保留)

三元

2023-2024年

第三代

全固态

全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取消(少数方案保留)

三元

2025年后

第四代

全固态

全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取消(少数方案保留)

硫化物/镍锰酸锂/富锂锰基

2030年后

(二)技术迭代路径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和应用预计将呈现梯次渗透趋势,将按照半固态—全固态迭代,电解质—负极—正极梯次升级的技术迭代路径发展,大致遵循“固态电解质→新型负极→新型正极”三个阶段(见下图)。

图片


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基于液态体系,顺序遵循固态电解质—新型负极—新型正极。主流厂商按照半固态到全固态的发展路径布局,核心变化在于引入固态电解质,电解质预计从聚合物+氧化物的半固态路线,向氧化物半/全固态路线,再向硫化物全固态路线迭代;负极从石墨,向硅基负极、含锂负极,再向金属锂负极升级;正极从高镍三元,向高电压高镍三元、超高镍三元,再向尖晶石镍锰酸锂、层状富锂锰基等新型正极材料迭代;隔膜从传统隔膜,向氧化物涂覆隔膜,再向固态电解质膜升级。

(三)材料体系创新与固态电池发展趋势

2024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从中国动力电池前景展望看,高比能全固态电池与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同等重要。我国固态电池正处于推广发展期,在关键原材料、关键科学技术瓶颈突破、规模化量产及产业化应用等领域面临挑战。

◆第一步:重点攻关固态电解质

2025年:以200Wh/kg和400Wh/L为目标,打通全固态电池技术链,三元和石墨正负极基本不变,确立主体电解质;

2030年:以300Wh/kg和600Wh/L为目标,特种商用车应用为主要场景,三元和硅碳正负极,优化固态电解质体系(主体电解质+补充电解质),实现在电池层面大于4C的倍率性能和5000次的循环寿命。

◆第二步:重点攻关高容量复合负极

2030年:以400Wh/kg和800Wh/L为目标,高性能乘用车应用为主要场景,进一步发展高比容量实现在电池层面大于3C的倍率性能和1500次的循环寿命;

2035年:以500Wh/kg和1000Wh/L为目标,进一步发展高比容锂金属负极(锂金属载体或功解层)。

◆第三步:重点攻关高容量复合正极

2035年:以500Wh/kg和1000Wh/L为目标,进一步发展高电压高比容量富锂正极;

2040年:以700Wh/kg为目标,发展锂硫和锂空气电池。

(四)我国典型企业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固态电池的创新主体企业分为电池端企业、固态电解质企业、负极企业、隔膜企业、整车企业。在产业链的分布企业大致如下:

电池端:企业主要有宁德时代(见表3)、比亚迪、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亿纬锂能、赣锋锂业、辉能科技、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见表4)。

表3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相关专利表


序号

中   文   标   题

公开(公告)日

1

固态电解质膜片及锂离子电池

2015-06-03

2

锂离子电池的固态电解质材料

2016-08-10

3

电解液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2020-09-11

4

电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2020-11-06

5

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粘结剂、电解质膜片、电极膜片、电池及制备方法

2020-11-10

6

电解液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2020-12-11

7

电解液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2021-01-15

8

一种固态电池材料回收的处理方法

2021-01-22

9

电解液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2021-02-02

10

电芯加热控制装置及方法、电芯烘烤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2021-02-12

11

金属-水-空气电池

2021-04-30

12

电解液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2021-05-04

13

离子交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解质薄膜、二次电池

2021-06-22

14

一种具有快速加热功能的热阻复合箔材、及采用其的电芯和电池

2021-07-02

15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全固态锂二次电池

2021-07-13

16

一种负极片、其富锂负极片和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制备方法

2021-09-21

17

一种具有快速加热功能的复合负极极片、及采用其的电芯和电池

2021-09-21

18

一种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2021-09-28

19

一种电池

2021-10-01

20

一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片及其制备方法

2021-10-22

21

失效电池单元的处理方法、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装置

2021-12-07

22

固态电解质膜片及固态锂金属电池

2022-02-18

23

电池箱及装置

2022-03-01

24

复合无机固态电解质膜及其锂金属电池

2022-03-18

25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及电池单体的组装方法

2022-07-01

26

电解液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2022-07-12

27

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2023-03-17

28

复合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用电装置

2023-06-20

29

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及硫化物固态电池

2023-07-18

30

锂金属负极、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锂金属电池和装置

2023-10-17

31

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极组件以及电池和用电装置

2023-10-20

32

锰酸锂正极活性材料及包含其的正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2023-10-27

33

锰酸锂正极活性材料及包含其的正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2023-11-07

34

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

2023-11-17

35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及电池单体的组装方法

2024-01-02

36

一种耐烧蚀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4-01-26

37

固态电解质浆料、固态电解质膜、固态电池及用电装置

2024-03-26

38

电解液、钠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2024-04-09

39

含硫聚合物、制备方法、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2024-04-09

40

粘结剂、制备方法、负极浆料、负极极片、固态电池及用电装置

2024-04-09

41

锂金属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含锂金属电池的装置和负极极片

2024-06-07

42

正极活性材料组合物、正极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

2024-08-09

数据来源:incopat专利数据库


表4 国内典型企业的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及发展目标表


企业名称

技术路线

发    展    目    标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硫化物

重点布局硫化物全固态路线,但距离商业化仍需5年以上。以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物/

硫化物

深耕固态电解质多年,专利数量多覆盖范围广,技术储备丰富。研发涵盖多种路线,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技术储备丰富,后续或升级固态+短刀+CTC体系。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物/

聚合物

承接物理所核心专利,工艺技术全面领先;孵化并成立中科院物理所,掌握原位固态化核心工艺;与蔚来、吉利等众多车企达成合作,2023年下半年装车上线;远期规划产能超50gwh,形成完善产业链布局。

清陶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氧化物/

复合物

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一体化布局氧化物电解质;孵化并成立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率先实现固态电池量产;电池产品性能突出,致力量产全固态电池;远期规划产能35GWH,一体化布局固态电解质。

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物

打造垂直整合业务模式,加速半固态电池量产;与下游车企深度合作,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远期规划产能超40GWH,推动锂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

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物

专注氧化物固态电池路线,三大核心技术构筑护城河。①MAB:多轴向双极电池技术,采用CTP+内部串联方式,大幅提升封装效率;②LCB:通过Ceramion内导技术降低内阻、Logithium封装技术提升加工性能,进而解决氧化物电解质的导电性和脆性问题;③ASM:主动隔断高温产热及释放,钝化正负极,提升安全性。预计可凭借核心技术,在生产规模达7GWH后,价格实现与液体电池Pack持平。绑定奔驰团队进行深度合作,远期规划产能120GWH。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硫化物

开发半固态短刀电池,布局硫化物全固态路线;与宁波材料所深度合作,开发果冻电池、硫系全固态电池。

亿纬锂能

暂无公告

拥有半固态+全固态技术,半固态产品2022年率先装车验证;首代全固态电池基于卤化物路线,将运用于高端消费电池领域;重点布局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全固态路线,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及安全性。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硫化物

采用氧化物包覆+原位固态化工艺,半固态产品2023年批量交付;目标2025年量产全固态电池,打造高电压无模组电池包。

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物/

硫化物

搭载岚图追光率先量产装车,推出SPS全新解决方案;预计2023年起规模放量,全固态电池预计2030年推出。

固态电解质:企业主要有天目先导、蓝固新能源、奥克股份、上海洗霸、金龙羽、瑞泰新材等。

固态电解质前驱体锆源/锗源:企业有东方锆业、三祥新材、云南锗业、驰宏锌锗等。

负极:企业有兰溪致德、贝特瑞、翔丰华等;正极企业有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

隔膜:企业有恩捷股份等。

整车:企业以自研或增资入股等方式积极入局,代表公司有比亚迪、理想、蔚来等。

三、贵州省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情况

贵州相关企业已入局固态电池。从公开论文来看,贵州大学在LATP调控制备及其在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NASICON型-固体电解质的掺杂改性及界面修饰等方面开展了研究。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联合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进行研发。从专利布局来看,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机构在固态电池材料已有布局(见表5)。

表5 贵州省固态电池授权有效发明专利一览表


序号

中   文   标   题

公开(公告)日

申请人

1

一种热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0-09-08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2

一种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的表面处理方法

2021-11-26

3

一种热电池用高电导复合隔膜材料

2021-08-17

4

一种超薄涂碳隔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2021-11-30

5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0-11-20

6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包覆改性方法

2022-02-01

7

一种热电池用高比能复合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2022-07-12

8

一种含硫快离子导体包覆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2-12-06

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9

一种高能量密度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3-08-22

10

钛酸锂包覆经表面处理石墨的负极材料、制法及其应用

2016-05-04

天津大学、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11

预锂化的二元拓扑结构磷/碳复合材料及制法和应用

2023-08-11

12

一种高压实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2021-08-10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3

一种硫化物基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23-08-11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14

一种交联微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024-03-01

贵州大学

15

一种中空球壳结构羟基氧化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023-12-22

16

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三明治独立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2022-06-17

17

一种Na和Cl共掺杂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3-01-13

18

一种Na和Br共掺杂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4-01-19

19

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自支撑聚合物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0-07-07

贵州理工学院

20

一种基于材料改性技术的锂电池电性能改进及测试方法

2023-03-14

21

化合物10-甲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10-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2018-07-06

贵州师范大学

22

一种Ni/Co-CNT/NHPC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2021-11-09

北京科技大学、贵州中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incopat专利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