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储能概念及分类
从广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从狭义上讲,储能特指针对电能的存储,即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根据不同的存储介质和技术路线,储能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热储能、氢储能五大类,其中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 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电磁储能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超导储能等。
1.2 “碳中和”时代,储能与新能源互补发展,实现能量可控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背景下,清洁能源替代是实现碳排放指标的唯一出路,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但大规模不稳定电源接入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造成资源浪费。储能成为新能源替代的关键,与新能源互补发展,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安全性。
1.3 储能政策: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
1.4 近期储能政策:深化储能应用,参与系统调节、工商业终端储能
1.5 强制配储政策是当前我国储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负担
随着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并网量越来越大,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愈发突出,对储能时长有了更高要求。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为缓解高峰供电,压力,我国各地陆续出台的政策中对新能源配储占比要求达到10%~20%(装机容量占比),4小时以上并且低成本的长时储能需求成为刚需。
1.6 储能补贴,调动行业投资积极性
目前,补贴政策主要涉及投资补贴和运营补贴(调峰补贴)。储能行业受限于高成本、低收益率的问题,而经济性是制约电储能规模化及商业化发展的核心。各地推出的储能项目补贴,可部分提升储能项目的盈利能力,调动行业投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