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6日-28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Language:
首页
SETE 2025
关于展会
展会介绍
展品范围
展品范围
组织机构
主\承办单位
展馆及交通
展馆介绍
SETE 2025
“SETE 2025深圳国际储能技术展览会”将于2025年8月28-3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重点展示储能技术装备及材料、储能电站及EPC工程相关配套设施、电网调度与自动化控制、智能计量与用电管理系统等储能全产业链。作为华南地区领先的储能产业专业平台,展会将汇聚超600家全球领先储能产业链核心供应商,预计展会规模将超4万㎡,打造成华南最大最专业的国际储能产业盛会。
查看更多
参展申请
展商专区
展会优势
5大优势
参展流程
参展细则
参展报名
在线申请
展位费用
收费标准
展会服务
主场承建商
展会指定物流
酒店住宿
指定特装搭建
展商专区
全面覆盖储能产业原材料、储能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等完整产业链,提供一站式会议及展览服务。
查看更多
观众专区
为何参观
为何参观?
参观流程
观众须知
团体参观
预约报名
观众预登记
在线注册
展商信息
展商名单
展位图
观众专区
全面覆盖储能产业原材料、储能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等完整产业链,提供一站式会议及展览服务。
查看更多
现场活动
行业交流
2025国际储能产业高峰论坛
行业交流
2025国际储能产业大会
技术研讨
储能系统新品发布会
采购对接
TAP特邀买家计划
现场活动
展会现场配套活动精彩纷呈,特邀多位行业领军人物畅谈储能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分享。
查看更多
资讯中心
展会资讯
行业动态
资讯中心
第一时间掌握行业资讯,走在行业最前端:协会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常态化对接活动将是展商获取该行业相关资讯、与企业研讨交流的最有效渠道。
查看更多
下载中心
参展商手册
团体观众登记
展会邀请函
下载中心
全面覆盖储能产业原材料、储能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等完整产业链,提供一站式会议及展览服务。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全面覆盖储能产业原材料、储能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等完整产业链,提供一站式会议及展览服务。
查看更多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浅谈 2023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趋势
2023-10-30 13:05:45
1. 储能产业发展背景
1.1 储能概念及分类
从广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从狭义上讲,储能特指针对电能的存储,即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根据不同的存储介质和技术路线,储能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热储能、氢储能五大类,其中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 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电磁储能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超导储能等。
1.2 “碳中和”时代,储能与新能源互补发展,实现能量可控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背景下,清洁能源替代是实现碳排放指标的唯一出路,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但大规模不稳定电源接入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造成资源浪费。储能成为新能源替代的关键,与新能源互补发展,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安全性。
1.3 储能政策: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
1.4 近期储能政策:深化储能应用,参与系统调节、工商业终端储能
1.5 强制配储政策是当前我国储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负担
随着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并网量越来越大,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愈发突出,对储能时长有了更高要求。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为缓解高峰供电,压力,我国各地陆续出台的政策中对新能源配储占比要求达到10%~20%(装机容量占比),4小时以上并且低成本的长时储能需求成为刚需。
1.6 储能补贴,调动行业投资积极性
目前,补贴政策主要涉及投资补贴和运营补贴(调峰补贴)。储能行业受限于高成本、低收益率的问题,而经济性是制约电储能规模化及商业化发展的核心。各地推出的储能项目补贴,可部分提升储能项目的盈利能力,调动行业投资的积极性。
2. 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2.1 全球储能装机规模突破200GW,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入运行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237.2GW,较2021年增长14.9%。继2021年全球累计装机规模突破200GW后,2022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2 抽水蓄能占据主导,但占比持续下降,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占比不断提升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全球抽水蓄能装机量占比持续下滑,2022年占比首次低于80%,较2021年下降6.8个百分点;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不断完善升级,电化学储能装机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占比达到18.7%,较2021年增长7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3 中国、欧洲、美国引领全球储能市场
2022年以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进入调整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储能列为加速其清洁能源转型的必选项。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0.7GW,同比增长98%,其中新型储能投运规模达到20.4GW。中国、欧洲和美国继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发展,三者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6%。
根据中金公司预测,2023年全球储能需求有望达到189GWh,同比增长超60%。美国、中国、欧盟成为全球三大储能市场。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5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56%,到2026年达到270GW左右。
2.4 中国与海外在储能产业市场机制上存在差异,国内电力市场化仍在探索
目前,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拥有更成熟的储能市场机制,共性特征在于放开电价管理并建立竞价机制,让储能主体从电价波动中获得商业利益。中国的电力市场化和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方式还有优化空间。新型储能只有广泛深度参与电力市场,才能充分发挥多元化价值。
2.5 中国储能装机规模迅速发展,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0GW,同比增长128%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59.8GW,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80%,新型储能继续高速发展,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同比增长128%。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路线的项目在规模上也有突破,应用模式逐渐增多。
2.6 大型央企及布局储能业务,带动行业发展
五大发电集团、六小发电集团、两大电网等央企全部布局储能行业。目前国内抽水蓄能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者占据90%以上的市场。国内发电侧储能项目,一般以发电集团、电网公司为项目方,投资方为自投及社会资本共同投资。
2.7 储能企业出海:海外储能需求旺盛,中国锂电池出口增长迅猛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俗称“新三样”,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在国外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到1097.92亿元,比2022年第一季度增长94.3%。
“新三样〞 产品体现了我国出口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中国的积极贡献。“新三样”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2022年“新三样”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长1.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大,一季度拉动出口整体增长2个百分点。
2023年一季度我国 〝新三样”对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出口记录,其中对欧盟、美国、东盟、韩国和英国前五大市场出口分别增长88.7%、88.1%、103.5%、121.7%和118.2%,规模合计占 “新三样”出口总值的71.6%。
2023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经营主体出口“新三样〞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79.3%、40.9%和121.9%。其中,民营企业占 “新三样” 出口总值的65.4%,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高于民营企业占出口总体的比重。
2.8 储能企业营收增长迅速,海外市场营收贡献较大
2022年是储能出海元年,之前海外储能市场一直被日韩品牌占据,随着海外储能市场需求火爆,国内储能企业纷纷出海,目前海外储能市场己经成为国内储能企业创收贡献最大的市场。根据已发布2022年度报告的储能上市企业数据,多数储能相关企业营收获得两位数增长,其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派能科技等企业营收增长超过100%;企业海外市场营收增速较快,部分企业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超过90%。
3. 储能产业投融资分析
3.1 投融资趋势:储能行业融资持续火热
不同于近些年国内一级市场投资整体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储能行业投融资热度持续高涨。根据睿兽分析统计,截至2023年3月31日,国内储能行业有300余家企业获得融资,涉及融资事件944件、融资金额1947亿亿元,参与机构达1122家。中国储能行业在2021年、2022年迎来爆发,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融资事件189件,同比增长64.3%,融资金额520.97亿元,同比下降12.2%,仍处于高位。近10年,中国储能行业累计获得超1900亿元融资。
3.2 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A轮等早期阶段
根据睿兽分析统计,2018-2023Q1中国储能行业投资事件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 (种子轮、天使轮、A轮融资事件占比60.7%),成长期 (B轮、C轮)事件占比30.8%,后期 (D轮、E轮及之后、Pre-P0)事件占比8.5%。
3.3 融资金额:2亿元以上融资事件占比最高
根据睿兽分析统计,2018-2023Q1中国储能行业融资金额在2亿元以上的事件最多,占比14.38%,近五年2亿元以上的融资事件数量占比均为当年最高。1000万元-3000万元(含)融资事件数量占比也在持续提升,2022年占比达到17.55%,较2018年 (5%)提升12.55%,2023Q1占比达到22.22%。
3.4 地区分布:广东、江苏、上海领先,三地融资事件合计占比超五成
根据睿兽分析统计,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融资事件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其中广东、江苏、上海三地领先,融资事件数量合计占比50.53%。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上海、北京、苏州、杭州位居全国前五位,合计占比达47.87%。2023Q1,广东(10件) 、江苏(7件)、上海 (6件)位列前三,山东、湖南、浙江、江西、四川各2件。
3.5 行业分布:储能系统集成、锂电池及材料、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融资热度较高
综合分析2020-2023Q1储能行业融资事件,储能系统集成、锂离子电池、电池回收利用、正极材料、充换电、储能变流器 (PCS) 等储能行业细分领域融资热度较高。
3.6 VC/PE机构:深创投、晨道资本、基石资本,达晨财智等投资储能行业活跃
3.7 CVC机构:宁德时代、广汽资本、北汽产投等CVC机构投资活跃
3.8 近期储能行业大额融资事件:锂电产业链领先,CVC投资活跃
4. 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建议
4.1 储能产业发展趋势
储能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力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升级,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储能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储能将会迎来一个万亿级别市场。
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目前抽水蓄能占主导,新型储能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主,锂离子电池储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也在加速发展,钠离子电池储能、重力储能等新技术陆续开展示范应用。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储能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
当前储能市场同质化严重,企业间储能产品差异性不大;储能项目不断压低价格,价格战竞争造成企业短期盈利压力加大;不同领域企业跨界进入储能行业,产业竞争不断加速。储能行业也将加速洗牌,随着储能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安全仍是储能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储能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储能发展的重要阳力。2022年12月 30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标准号:GB/T42288-2022) 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为行业参与者指引了方向,将进一步规范储能行业发展。
盈利模式更加多元。
目
前强制配储、储能补贴政策等,调动了储能投资的积极性,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完善驱动下,储能产业链将会更更加成熟,储能商业模式将会更加多元。在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电站快速发展同时,新能源场站调频需求、柔性电网需求、源网荷储建设需求等不断发展,储能也将实现更多精细化功能。
4.2 储能产业发展建议
完善储能行业标准化体系。
建立完善的储能产业标准化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2023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 《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
加强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
加大对储能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性融资等方面,同时通过政策号1导和市场化机制建设,提高储能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储能应用潜力。地方支持储能产业发展,可将储能纳入新能源相关产业引号基金。
加强行业协同和合作。
储能产业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同合作,需要政产学研金等各方合力推动储能技术不断发展;加强行业内部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间需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广大市场。
储能企业应做精作细。
储能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在储能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储能企业需持续创新不断提升储能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进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
储能产业属于技术复合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提高储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页:
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建议
下一页:
【特别关注】关于储能十个知识点,简单易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