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储能产业发展趋势
储能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力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升级,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储能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储能将会迎来一个万亿级别市场。
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目前抽水蓄能占主导,新型储能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主,锂离子电池储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也在加速发展,钠离子电池储能、重力储能等新技术陆续开展示范应用。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储能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当前储能市场同质化严重,企业间储能产品差异性不大;储能项目不断压低价格,价格战竞争造成企业短期盈利压力加大;不同领域企业跨界进入储能行业,产业竞争不断加速。储能行业也将加速洗牌,随着储能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安全仍是储能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储能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储能发展的重要阳力。2022年12月 30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标准号:GB/T42288-2022) 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为行业参与者指引了方向,将进一步规范储能行业发展。
盈利模式更加多元。目前强制配储、储能补贴政策等,调动了储能投资的积极性,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完善驱动下,储能产业链将会更更加成熟,储能商业模式将会更加多元。在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电站快速发展同时,新能源场站调频需求、柔性电网需求、源网荷储建设需求等不断发展,储能也将实现更多精细化功能。
5.2 储能产业发展建议
完善储能行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的储能产业标准化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2023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 《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
加强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大对储能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性融资等方面,同时通过政策号1导和市场化机制建设,提高储能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储能应用潜力。地方支持储能产业发展,可将储能纳入新能源相关产业引号基金。
加强行业协同和合作。储能产业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同合作,需要政产学研金等各方合力推动储能技术不断发展;加强行业内部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间需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广大市场。
储能企业应做精作细。储能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在储能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储能企业需持续创新不断提升储能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进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储能产业属于技术复合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提高储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